福建永定:古建筑“福”文化的传承延续******
中新网福建永定2月3日电 (黄秋萍)“福”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,它的涵盖面非常广,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,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。
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蕴藏着丰富多彩的“福”文化,在古建筑、古民居、古石碑等,刻留着“福”字的图案和形制,其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,展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,也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。
东南亚著名锡矿大王胡子春的故居荣禄第,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自然村内,该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是永定古民居建筑的典范和代表。2018年,荣禄第古民居整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来到荣禄第,首先看到的是大门门楣上方红墙上的“荣禄第”三个大字,大门嵌字对联“荣叨祖德禄受皇恩”,是清光绪皇帝御赐,而门楣上“福”“禄”两个石刻门簪,以篆书为基础,配合龙纹造型组合而成,图饰均匀,形象逼真,近乎游离腾飞,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,象征着楼主三次捐资三百万两白银给清廷,受封“荣禄大夫”的荣耀。据悉,“龙纹”图案,在一般建筑构建或装饰中,是不能轻易使用的。
“胡子春乐善好施,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,先后三次捐资300万两白银建铁路、扩海军、开琼矿,并在国内开办中华学校等(九所)中小学,被清政府封为邮传尚书、荣禄大夫等。门楣上‘荣禄第’三字,还有旁边的对联‘荣叨祖德,禄受皇恩’,这些都是清光绪皇帝的御笔。”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村干部胡电光说。
荣禄第还收藏慈禧太后的“福”“寿”两字的墨宝,该“福”字黄色绢底,爪龙纹红地,书法圆润、秀敛。在厅堂、屋檐、门槛,门楹、窗棂边,还有一些彩塑、石雕、木雕,以蝙蝠、龙、鹿、花草等为题材,表示吉祥如意,雕画生动形象,内容丰富,工艺精巧,虽历经风雨,依旧保存完整。
“福”不仅是一个字符,其背后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美好诉求。如今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永定区下洋镇通过深挖不同的乡土文化根脉,做到以文化人、以文养德。而“福”文化在本土的传承延续中,早已潜移默化、内化于心,塑造着人们的价值理念,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。(完)
武汉庙会年味浓 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******
(新春走基层)武汉庙会年味浓 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
中新网武汉1月16日电 (武一力 黄立 彭辉)“嘿呦,嘿哟……”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茅庙集古街“打糍粑”摊铺前,吸引众多市民观看。由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、咸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“同心贺新春”兔年茅庙集庙会16日开市。
本次庙会开展了唱南戏、写春联、展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。同时,现场设立了百余家美食展销区及制作区,板鸭、腊猪蹄、柴火豆腐、糯米圆子等特色土味农产品备受青睐。
在“炸翻散”摊铺,手艺人许维桥把擀好的面饼切成长方形面片,用刀在上面划一道小口,再将面片的一头从小口中翻过去,最后放入油锅炸至金黄。“这是许多湖北人必备的传统年货。‘翻散’有着‘翻身’的寓意,辞旧迎新,展望未来。”他说。
本次庙会特设柏泉街腊味产品区,多家本土正宗腊味厂家云集。“来十斤腊肉!”武汉市东西湖区市民胡飞燕表示,腊味就是“年味”。
茅庙集庙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本次活动精准“承包”市民全方位年货购置需求,并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的民俗活动、美食促销,让大家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喜迎新春佳节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凤凰彩票地图 |